花朝節上春山,不看看“非遺”復古未來主義“格林竹系紋”飾面?
從2023年復雜的世界走過來的消費者,看起來很復雜:迷戀自然的同時,喜歡復古的文化藝術,又對未來數智生活有極高的興趣。從經濟而言消費降級了,從物質、精神體驗的高標準上看,實質消費又在升級。是消費者變復雜了嗎?不,三年讓更多的人選擇了更簡單地去生活:“選擇取悅真實的、當下的自己,喜歡一切的美好。”
今日春分,傳統花朝節,春山上是格林系色彩的綻放,也是竹搖曳初生的盛日。
01 春分萌綠春山竹
綠竹入幽徑,青蘿拂行衣?!?唐·李白
春風綠映之際,萬象更新之辰,春分節氣展開綠意序曲。在這個時節,春山上,竹筍承載春雨的滋養,破土而出,成為中國人們餐桌上的一道佳肴“雷筍”。月轉星移,雷筍經月之養,長成翠綠的竹子。
中國用竹的歷史源遠流長,追溯至河姆渡時代,考古發現的竹制遺物見證了竹與人類文明在7000多年前的初次邂逅。而至商周時期,竹簡的出現,更是開啟了竹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篇章。
竹,中華文化之根脈,詩句中“竹外桃花三兩枝,春江水暖鴨先知”描繪了一幅生動的春日圖景,而“獨坐幽篁里,彈琴復長嘯”則透露出文人墨客對竹的鐘愛。蘇東坡曾贊道:“可使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”。竹與梅、蘭、菊并稱“四君子”歷代文人雅士詠吟自喻,象征挺拔堅韌、虛而有節的君子,深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,成為我們精神世界的依托。
02 曲水百花悅己紋
屈指花朝才兩夜,祥煙瑞氣騰芳郁——宋·滿江紅
仲春之季春分時節百花綻放,遠于春秋時期,此日便被奉為花神誕辰日——名曰“花朝節”。這一天人們會約邀三五位好友、沐浴春日游山玩水、品賞百花。國人愛花,不僅將花種植于家居環境中欣賞花的盛放,而且還將花的型態融入藝術之中。其中,落花流水紋自宋以來廣為流傳,根據《中國紋樣詞典》中關于落花流水紋的解釋:其最早產生于宋代,為成都蜀錦工匠根據唐人詩句“桃花流水杳然去,別有天地非人間”和宋人詞“落花流水紅”等含意創作而成。是以單朵或折枝形式的梅花、桃花、海棠等,與水波浪花紋組合裝飾的織錦,即稱為 “落花流水”錦。此紋又名曲水百花紋,含“繁花似錦,獨戀一朵,弱水三千只,取此一瓢”的祥煙瑞氣騰芳郁的意境。
來源于曾鳳杰《蜀錦織造中落花流水錦的紋樣設計研究》、浙江省博物館
03 竹編復古未來態
歷史是一面鏡子,它照亮現實,也照亮未來?!w鑫珊
踏訪過很多地方的竹編民藝,唯獨湘西竹編材料的精細、竹編技藝的精美,令人嘆絕。湘西竹編工藝最早見于南宋朱輔的《溪蠻叢笑》,明清后竹編技藝日益深入民間生活。技術好的篾匠能剖出0.3毫米的用于編織的薄篾片,薄如發絲,能透字,非常柔軟,如綢緞。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竹編“熬兔笥”,竹篾絲薄,做工細致,堪稱極品,但它的篾片厚度也有1毫米,可見湘西竹編匠人技藝的精湛。湘西竹編技藝,經過無數代藝人,口傳身授地傳承和發展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。
同源于宋的曲水百花紋與湘西竹編技藝,穿織千年輕吟低唱:用人文的感性沉浸其錯落有致的毫厘,用理性的認知提煉經緯縱橫的浪漫。
通過包容性創意,鏈接復古與未來兩條線,讓“非遺竹編藝術”進入當下生活,滿足“復古+未來”的敘事體驗,描述我們的傲然,舒暢我們的情緒。
邦弗特“非遺復古未來主義飾面·曲水百花竹編壓紋” 借用竹編技藝結合宋代紋樣美學,讓纖維的線條與錯落的體塊在微毫中交融,以具象的藝術、抽象的意象、金屬的流光,跨界立意CMFP書卷,光影與顏色在文化符號中流轉,將交織的邏輯、舒暢的情緒,繪進邦弗特未來中式家居美學空間中。
青山遠黛的綠意喚醒內心的希望與蓬勃,春天詩意的“格林系”盛開在2024年各大秀場。曲水百花裝飾膜以邦弗特美學創新“格林竹系色”夏竹青、竹絲青、竹絲黃、竹白霜等色,擠出PETG有色基膜,涂覆混有銀粉、珠光粉、色漿涂料打造金屬流幻的萃燦光澤,表面使用準分子工藝制造啞光保護層使其具有優秀的耐磨、耐刮、耐污以及觸摸肌膚般的細膩,色與紋交織出自然與科技、復古與未來共生的飾面。“格林竹系色”在金屬質感的暗香疏影下,以百花為顯紋,描繪生命的流動與繁華,曲水沉入為隱紋,蜿蜒的漣漪盡顯滿室自在,為當代智能家居、未來生活注入宋式清歡的浪漫。
一份文化的雅致、一份自然的寧靜,一份未來的美好,共同承載傳統與現代的交融,讓人們在復雜的生活中找到自己情緒繁花,無拘綻放。